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三杯茶 Three Cups of Tea






書名: 三杯茶
原文: Three Cups of Tea
作者: 葛瑞格.摩頓森(Greg Mortenson)、大衛.奧利佛.瑞林(David Oliver Relin)
譯者: 黃玉華
出版: 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 2008年05月26日






1993年九月,一個高大、溫和、質樸的靈魂,在攀登世界第二高峰K2登頂失敗後,迷路在巴基斯坦北部的山區。他不知道另一條寬闊的道路正開展在他面前,而在路口溫暖迎接他的是巴提斯坦科爾飛村村長的三杯茶。

巴提族六百年前由西藏遷徙至此,信奉伊斯蘭什葉教派。巴提族對外人(入侵者)抱持沉默懷疑的態度,但同時他們也謹守伊斯蘭戒律,待客殷勤友善,並將自己最珍貴的財物用來款待客人。

葛瑞格.摩頓森(Greg Mortenson)在坦尚尼亞吉力馬札羅山下擁有一個特別的童年,他的父母親是虔誠的路德教派傳教士,從不曾積極勸說坦尚尼亞人信教,卻將心力著墨在興建學校和醫院,他們致力培養坦尚尼亞人能夠獨立管理屬於他們自己的醫院,這是令葛瑞格.摩頓森驕傲、學習的胸襟。

因為迷路,葛瑞格.摩頓森得以靜心觀察群峰的壯麗,體悟人類的侷限渺小。他主動學習巴提族的語言,認識關懷他們的生活。巴提人安於物質貧窮,但他們的下一代卻因為政治的無能而必需在露天寒風冰雪中,揣著石板、木棍斷斷續續學習。葛瑞格.摩頓森義無反顧承諾要為他們蓋一所學校,不曾想到這樣一個承諾需要多麼漫長艱辛的孤獨奮鬥。

一個巴基斯坦移民因緣際會教會回到舊金山的葛瑞格.摩頓森用電腦發出首批580封募款信件,可想而知全如石沈大海。當時擔任小學校長的母親說服他到校演講,巴提族孩童在刺骨寒風中席地讀書的幻燈片震撼了這些美國學童,他們自動發起一人一分錢運動,募集了第一筆捐款623.45美金。

葛瑞格.摩頓森在加大舊金山分校醫學中心急診室的同事胸膛內科醫生湯姆.彿漢在他長期支持的「美國喜瑪拉雅基金會」全國性新聞通訊刊物上發表一篇短文,報導他的登山經歷和興建科爾飛學校的努力,吸引了尚.霍爾尼(Dr. Jean Hoerni)博士的注意。他是瑞士出生的物理學家,發明矽晶電路的應用並成功開創多家產業龍頭企業,累積上億財富並以火爆脾氣聞名業界。他也是登山家對曾經攀登的喀拉崑崙山有著特殊的情感,他捐出第一所學校所需的全數經費一萬兩千美金。當時,美國人的注意力全聚焦在喜瑪拉雅山和彿教徒雪巴人身上。

帶著一萬兩千美金飛越半個地球,葛瑞格.摩頓森在伊斯蘭馬巴德經由當地飯店門房的幫助,充滿戲劇性的瘋狂殺價採購全部的建校材料,一路風塵僕僕回科爾飛村,來實踐他一年前立下的承諾,這是成千上萬登山客曾經許諾而不曾兌現的。但他還有岐嶇的路要行走,各個偏遠山村的巴提族人爭相爭取在他們的村落建校,甚至不惜賄賂、互相爭吵。葛瑞格.摩頓森終於明白在科爾飛之外,這些窮苦族人對教育的相同渴望。

更重要的一課是學校的興建需要先有一座運送材料的堅固石橋。這個挫折讓葛瑞格.摩頓森長達半年喪志頹廢,直到1995年五月,登山友路易斯.羅合德博士鼓勵他振作並向尚.霍爾尼求助造橋的一萬美金費用。

載運造橋鋼索的吉普車被困於坍方的山路,35位為老老少少巴提族男子在哈吉.阿里村長的帶頭下在雨中徒步整整一天,再背起每捆重達八百磅的鋼索走了12小時山路回到科爾飛村,村民一路嚼著煙草一路歡喜行進。在建橋的過程中,葛瑞格.摩頓森充分享受到巴提族人單純快樂的生活,每個黃昏,在科爾飛乾燥溫暖的屋頂上,村民吃飯、聊天、抽煙,身旁圍繞著豐收的莊稼。

喬治.麥克考恩經營創投公司也是喜瑪拉雅基金會的董事之一。他在60歲慶生登山行遇見了造橋中的葛瑞格.摩頓森,這個相遇將延續一份奇妙的緣份。

1995年九月,葛瑞格.摩頓森應喬治.麥克考恩邀請參加喜瑪拉雅基金會的年會,他因此而結識後來的妻子塔拉,並獲贈兩萬美金的生活經費。之後,尚.霍爾尼更決定捐助一個基金會-中亞基金會,由葛瑞格.摩頓森擔任會長,讓巴基斯坦的建校工作成為長遠穩定的事業。

「科爾飛在這個沒有學校的地方已經六百年了,多一個冬天又有什麼關係?」

1996年五月,葛瑞格.摩頓森再次回到科爾飛,正式動土建校。哈吉.阿里村長為緊繃焦慮的他上了人生的一課。「這些山在這裡很久了,我們也一樣。你不能告訴山該做什麼,你必需聆聽它們。」「如果你想在巴提斯坦成功,你就得尊重我們的方式。」「敬上第一杯茶,你是一個陌生人,再奉第二杯茶,你是我們的貴客,第三杯茶,你已經是我們的家人,我們願意為你做任何事,甚至為你而死。」「你必需花時間喝這三杯茶,我們雖然沒受過教育,但是我們並不笨,我們已經在這裡居住生存了很久。」

「看見這本可蘭經有多美嗎?我沒辦法讀,我不識字。這是我一生最大的悲哀。我願意做任何事,讓我村裡的孩子永遠不要知道這種感覺。我會付出任何代價,讓他們能夠擁有他們應得的教育。」

1996年八月,塔利班攻克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葛瑞格.摩頓森在此混亂危險時刻展開了瓦濟里斯坦之旅,希望將他的第二個學校計畫植於瓦濟里族人所在的最荒野西北邊省。瓦濟里族和普什圖族同樣在1893年被英國殖民帝國劃定的杜蘭線一分為二,企圖分裂然後征服,但他們都不曾被真正征服過。只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邊境自此成為混亂的根源,這裡成為走私、鴉片、私造槍械、瓦哈比伊斯蘭學校和後來蓋達組織的基地。瓦濟里族信守普什圖族不成文律法,復仇、對家人、財產和土地的捍衛,對客人的款待庇護是他們謹守的戒律。在對抗蘇聯的聖戰中,他們和美國中情局曾經緊密合作併肩作戰。葛瑞格.摩頓森的不請自來在瓦濟里族引起激烈爭議,最後,伊斯蘭長老會議決議信任他並贊助他的建校計畫,跟隨巴提族的腳步,他們接納他為「客人」而非「入侵者」。為此,哈吉.阿里村長教會葛瑞格.摩頓森以村落長老會議來解決建校地點的選擇順序問題,避免在排外的山區部落莽撞侵擾。巴提族人對葛瑞格.摩頓森的信任來自於他與其他西方登山客的差異,他樂於與巴提族挑夫溝通交流,他享受巴提族物質貧乏的居住環境和食物,他的個性謙遜溫和有禮,還有,他信守承諾。

1996年12月10日,科爾飛學校正式落成。1997年1月12日,尚.霍爾尼因癌症過世,他留給基金會一百萬美金的遺產。

經歷科爾飛建校三年的錯誤、挫折、延宕,每一個停頓點都讓葛瑞格.摩頓森學習,也讓他孤獨的工作慢慢累積了一群足以信賴的巴基斯坦工作夥伴。第二所學校開始,一切流程都隨之順暢起來。他經歷過保守什葉派伊斯蘭教師的宗教敕令威脅,也獲得伊斯蘭宗教委員會的允許、祝福和禱告。中亞基金會的工作範圍迅速擴展到婦女中心、登山訓練、飲水。

穆罕默德.阿斯蘭的故事。他住在沒有道路的高山河谷,他的村長父親領著年幼的他走了兩天的山路下山,在他身上繫上羊乳酪和兩塊金幣,將他放上6個山羊膀胱吹鼓的皮筏,讓他以巴提人的傳統方式過河,堅強驕傲的父親要他勇敢獨自去城鎮上學。不諳游泳的阿斯蘭在河上大哭,被老人救起,鼓勵他資助他並將他交給順路的人,他就這樣一路受人接力幫助來到哈伯羅鎮並以第一名完成學業。後來,他拒絕政府提供的工作機會回到山上村落繼任父親的村長,他不斷爭取政府改建農舍為校並修建道路。他請求葛瑞格.摩頓森為他的村莊建校,他的女兒後來成為哈伯羅高中的優秀學生,成為村中第一個高等教育女性,也是全村的榜樣。

1999年5月27日,巴基斯坦與印度邊界爆發「加吉爾衝突」,葛瑞格.摩頓森幫助巴基斯坦的幾千名難民在沙地上的難民營完成打水計畫,蓋了難民學校,化荒漠為堪以居住的綠地。

1998年塔利班幾乎席捲了阿富汗全境,白夏瓦充斥著瓦哈比宗教學校和幾百萬阿富汗難民。
葛瑞格.摩頓森開始注意到阿富汗的難民困境,2001年春天他吃驚地發現什葉派巴提斯坦的瓦哈比宗教學校已如雨後春筍班到處林立。巴基斯坦失靈的教育系統和政治讓激進瓦哈比教派成為單純的經濟問題。

「我不希望教導巴基斯坦的孩子像美國人一樣思考,我只希望他們能有個平衡、不走極端的教育。」

911事件讓葛瑞格.摩頓森親歷中情局的調查盤問和美國本土同胞充滿仇恨的威脅。薩耶.阿巴斯,這位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什葉派宗教領袖卻讓他看到一位真正的穆斯林,絕非西方媒體極力抹黑的恐怖份子,他們渴望教育改變他們下一代的生活,並盡一切力量保護、支持葛瑞格.摩頓森。2002年4月他來到喀佈爾,親眼見到這個柔腸寸斷的首都被美國巡曳飛彈再次轟炸的體無完膚。他也看到美國在軍事勝利後,並未依承諾進行重建阿富汗的工作。

國會議員瑪麗.波諾的國會演講安排讓他接觸到軍方,「我不是為了對抗恐怖份子而做這些事,我做這些事是因為我關心那些孩子,在那裡的工作讓我學到一件事,恐怖份子並非憑空出現,讓那些巴基斯坦人或阿富汗人突然決定恨美國人。恐怖主義的出現是因為孩子們缺乏有希望的未來讓他們有理由選擇生,而不是選擇死。」他的智慧讓他與軍方清楚畫清界線。

他深覺無力改變布希政府進行戰爭的方式。他也同樣無法讓軍方理解阿富汗的傳統部落戰爭習俗,雙方在開戰前協商彼此願意損失的人數,並由勝方照顧敗方的孤兒寡婦。美國始終拒絕披露狂轟濫炸傷及的無辜平民人數,而僅以「附帶損失」帶過,這種蔑視是對穆斯林的嚴重羞辱,美國將永遠不會被原諒。

2003年『遊行』雜誌記者凱文.費達可因為採訪巴基斯坦印度的邊界戰爭而得以認識葛瑞格.摩頓森的工作。他在四月號雜誌的報導透過三千四佰萬份報紙的隨報發行引起了全國性的廣泛迴響,來自全世界的回應如潮水般湧現,超過一佰萬美金的捐款適時疏解了中亞協會的財務問題,也鼓舞了葛瑞格.摩頓森開展更多的計畫。當時美軍地面部隊集結巴格達外圍,美國社會對開戰爭一事意見分歧。而葛瑞格.摩頓森雖再次遭受保守穆拉的威脅阻撓,什葉派宗教法庭卻在實地瞭解察訪後給了他公平的裁決。

2000年葛瑞格.摩頓森在巴基斯坦最西北邊區的祖德可汗村首次與阿富汗拉起聯繫,瓦罕走廊的吉爾吉斯人騎馬整整六天六夜為見他一面,但求他為村民蓋建學校,這個承諾因為911事件的爆發而延宕。2003年十月,葛瑞格.摩頓森終於來到瓦罕走廊實踐他3年前的承諾,一位阿富汗軍閥將帶領著他在新的土地展開新的工作,將點點石頭化為學校,山裡每一顆石頭代表每一位在蘇俄戰爭中犧牲的阿富汗聖戰士,他要讓他們的犧牲有代價。

十年,葛瑞格.摩頓森的孤獨理想終於得到對話共鳴。那是一份何其難能可貴的堅持。謝謝他。

中亞協會網站:
https://www.ikat.org/

Greg Mortenson個人網站:
http://www.gregmortenso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