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舉世讚嘆 智利礦工奇蹟獲救

轉貼來源:中央社 2010/10/13 22:12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13/5/2ewbo.html

(中央社智利聖荷西礦區13日綜合外電報導)智利33名礦工在礦災後受困地底近10週,各國通力合作和擬定縝密計畫,終於完成不可能的任務,自12日深夜起開始將礦工吊救至地面,至今已有13人獲救脫險,這項奇蹟式的救援行動不僅讓智利舉國歡騰,更令舉世讚嘆。

智利北部聖荷西礦區這處金銅礦坑8月5日發生坍塌意外,33名礦工奇蹟似無人喪生,卻受困600多公尺深的地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實況轉播救援行動時,以台北101大樓的高度比喻礦坑深度;101大樓高508 公尺,智利礦工則據稱受困在620公尺到700公尺深的地底。

第1名智利獲救礦工今天出現在阿塔卡馬(Atacama)沙漠寒冷的夜空下時,全球觀眾無不帶著興奮心情,見證這奇蹟式的寶貴一刻。

31歲的阿瓦洛斯(Florencio Avalos)在13日凌晨0時11分(台北時間上午11時11分)第一個踏出特製救生艙,呼吸到69天來第一口新鮮空氣。他因為身體最健壯且特別機警,被選為搭乘救生艙的第一人。

他脫險後立刻與7歲兒子緊緊相擁,接著抱住妻子,然後是智利總統品尼拉(Sebastian Pinera)及其他工作人員。

阿瓦洛斯的家人從實況轉播畫面看著他踏出救生艙,起立鼓掌歡呼,眼中帶淚。

第2名被救出的是39歲的塞浦維達(MarioSepulveda)。他還從坑底帶回礦坑石頭,送給一旁的救難人員作為紀念品。

這項救援行動吸引全球媒體關注,由紐約以至雪梨、從倫敦到東京,民眾均可即時收看現場直播的影像。中國新華社和國營電視台同樣加入報導行列,其他熱門新聞入口網站搜狐和新浪,則在首頁設立專區報導救援工作的相關細節。

命名為「鳳凰號」的救生艙,外層塗有象徵智利國旗的紅白藍三色,是一個特殊設計的鋼鐵籠,扮演讓智利礦工重獲新生的關鍵。工程師把救生艙視為古代神話中的浴火鳳凰,將搭載礦工迎接新生命。

礦工被拉至地面的緊張過程約耗時15分鐘,經歷劇烈溫度變化,礦坑內溫度是攝氏32度,回到地面則將近0度。由於他們回到地面時可能有太陽或救難燈光,他們會戴上太陽眼鏡,以免眼睛受傷,過程中也會攜帶氧氣面罩。

接著必須花20多分鐘將救生艙再次垂入坑底,礦工裝備好也需要一些時間,因此預計每名礦工的救援時間約需1個小時。當局估計,整個救援時間大約需要33至48小時。

當局採取最高防備措施,確保礦工的隱私,逃生豎井開口的地方有布簾遮住,不讓現場2000多名記者拍攝,將他們隔離在900公尺外的地方。除非礦工本身願意,他們出院之前,不准媒體訪問或拍攝。

礦工抵達地面之後,通過運動場用的充氣隧道前往數百公尺外的救護車,醫護人員依照身心病情嚴重程度將他們分類之後,他們將與家人團聚,這個區域仍不准記者進入。礦工最後搭乘直升機前往醫院。991013


婉拒採訪 礦工要賣故事賺錢

轉貼來源:【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2010.10.11 03:06 pm

受困地底的33位智利礦工已草擬法律合約,確保大家分享共同經歷帶來的收益,避免有個人為謀求私利而損及團體利益。

電訊報的報導指出,受困礦工預期他們受困地底兩個月的故事,能吸引媒體付出優渥的價碼。他們已召集律師草擬合約,確保大家均分未來的利益,希望以後能夠不必再工作。

受困礦工已經婉拒採訪,並計畫合寫一本書,記述他們自8月5日礦境陷落後,受困在阿塔卡瑪沙漠之下的陰暗日子。

一位礦工在寫給妻子的信中,透露了他們協商的細節。50歲的巴利歐斯在信中說:「我們已接到國家電視台的訪問與拍電影邀約,但我們不接受,因為我們要成立一個基金,我們在地底下的所有日常經歷都要收進一本書和其他計畫之中。」

「我們要讓這項計畫具有法律效力,所有從我們衍生出來的東西,都要為未來而協商。如果我們妥善做好這件事,我們的餘生就不必再工作。」

據報導,已有電視公司提議給他們每人25萬英鎊,以換取獨家報導權,許多經紀公司也設法和他們家人訂約。

據悉,在受困地底的最初幾天,有五位礦工因為身份是「轉包工人」而遭到孤立,並自己形成一個小團體。救援隊一位人士說:「他們似乎被當作難民中的次等公民看待,他們被邊緣化,只好遠離團體,自行在礦坑的另一邊安頓下來。」

地面上的心理學家必須想出策略,來克服團體中的分化與對立。礦場的心理學家伊圖拉證實的確有對立的現象存在,他說:「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團結一致。我不是很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但這個問題現在已經解決。」

據了解,受困的礦工已發誓絕不透露受困地底最初17天,也就是外界發現他們依舊活著之前所發生的事。

【2010/10/1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