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來源:中廣新聞 2011/3/17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286470&id=1&id2=2
電影「米拉爾」(Miral)導演朱利安.許納貝(Julian Schnabel),16日為這部講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的電影在聯合國(UN)進行首映辯護,讚揚聯合國的作法是締結和平的使命。
「米拉爾」14日在聯合國大會堂放映,這部電影以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國進而引發以巴衝突為背景,講述巴勒斯坦女性胡瑟妮(Hind Husseini),在耶路撒冷建立孤兒院的故事,由「貧民百萬富翁」女星芙瑞達蘋托(Freida Pinto)飾演。
這部電影引發以色列和部份美國猶太團體不滿,認為影片中傳遞了親巴勒斯坦的訊息。
許納貝對這部電影能在聯合國首映提出讚揚,認為這是締造和平的使命。他表示,雖有猶太團體反對或試圖取消這部電影的放映,但還是有其他的猶太團體反對那些猶太團體的作法,這是很棒的事。
但顯然有人有不同的看法。以色列的聯合國代表團發表聲明指出,放映「米拉爾」是聯合國的政治決定,這是聯合國顯現出拙劣判斷和缺乏公正的決定之一。而美國猶太人委員會(American Jewish Committee)等美國猶太團體,也反對這部影片。
59歲的許納貝表示,拍攝「米拉爾」的意圖是開放對話,並使人們更能設身處地去了解那些你認為應該是你敵人的人。
許納貝說,這部影片並不代表所有涉及以巴衝突的人,而更傾向於在訴說數個世代女性的真實故事,包括生活在1940年代後期的胡瑟妮,她設立學校,讓那些因為以巴衝突而變成孤兒的阿拉伯孩童,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這不代表所有巴勒斯坦人都像影片中那樣是聖人、或所有以色列人都不是聖人。
許納貝曾以電影「潛水鐘與蝴蝶」(The Diving Bell and the Butterfly),勇奪2007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及其他大獎。「米拉爾」下週將在美國上映。
(中廣新聞 2011/3/17 撰稿‧編輯:吳寧康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
1983年聯合國在日內瓦召開巴勒斯坦問題國際會議,薩伊德受邀擔任聯合國秘書長顧問,前一年聯合國即委託薩伊德進行二十個研究項目關於巴勒斯坦處境的必要參考資料,也接受他的建議贊助Jean Mohr到中東進行拍攝工作,做為主會場入口大廳展示。但會議時主辦單位僅僅接受薩伊德的三份研究文件,並且要求懸掛的相片不得附加任何文字說明,在薩伊德的堅持下,最終只得附註拍攝時間和地點。主要原因是阿拉伯國家抗議薩伊德研究內容牽涉主權或欠妥,而以色列及美國則對此不削一顧。這個事件直接促成薩伊德和Jean Mohr隨後的合作『After the Last Sky 薩依德的流亡者之書:最後一片天空消失之後的巴勒斯坦』一書。
將近三十年後的今天,正義在聯合國才終於踏出了如此一小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