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來源:台灣立報 2010-12-20 21:25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2839
【編譯謝雯伃綜合外電報導】瓦哈(Abdul Wahab)揮舞沉重的鎚子,一次次敲打在火紅滾燙的金屬片上,努力將金屬鑄成卡車零件。他的臉龐因沾上火爐煤灰而變得髒兮兮,豆大的汗珠不斷從兩頰滴下,然而,瓦哈臉上仍舊帶著11歲孩子少有的專注,持續工作。
根據《路透社》報導,阿富汗政府承認國內有將近120萬名全職或兼差童工,瓦哈是其中之一。阿富汗長久以來深受戰爭、貧窮、失業率居高不下所苦,對大家庭模式的喜好造成未成年勞動市場的廣大。
阿富汗獨立人權委員會(Afghanistan Independent Human Rights Commission)201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該國1千5百萬兒童當中,最多40%,或多或少都從事某類型的有償工作。當地的援助和人權組織也表示,阿富汗的兒童工作法經常遭到忽視。
■ 阿富汗由於貧窮、戰亂與失業等問題嚴重,導致童工現象普遍,而這也間接排擠了兒童的受教權益。圖為阿富汗孩童在山坡上用頭頂著水桶,圖片攝於2009年11月5日。(圖文/路透)
雖然兒童工作法中規定,14歲以上兒童每週最多可合法工作35小時,但所有兒童都不允許從事危險性的工作。瓦哈在他父親位於喀布爾的鑄鐵作坊工作,其實違反法令。
瓦哈說:「我也想要上學,不過我的父親一個人在這裡工作,我必須幫助他。」由於從事極需體能的鐵匠工作,他的肩膀比同齡兒童要來得寬。「光靠我父親一個人無法餵飽我們全家,市場裡賣的食物非常貴。…我們沒有從政府那兒得到任何援助。」
他的父親羅薩克(Abdul Rosaq)2年前帶著妻子與4名子女由西部城市赫拉特(Heart)遷到喀布爾。「我們必須要工作。我也不喜歡我兒子在鑄鐵作坊裡工作。我當然希望他能上學,不過為了餬口,我們必須工作。」羅薩克說。靠著他那間位在工匠群聚的喀布爾帕萬3區的鐵匠鋪。他一週約賺進1千5百阿富汗幣(約新台幣990元)。
歷經長達30年的戰火衝突後,阿富汗變成世界上最窮困國家之一;當地人口有半數是兒童,其中1/4在5歲以下。阿富汗人的平均壽命只有44歲。
兒童為家中經濟支柱
阿富汗童工從事的工作種類繁多,舉凡在作坊擔任技工性質工作、務農、織地毯、在大街叫賣貨物、乞討、在喀布爾擁塞的交通中擦拭車輛灰塵、在發出惡臭的垃圾中撿罐頭和瓶子,都看得見兒童的身影。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阿富汗當地平均年收入是370美元;許多家庭必須在讓孩子受教育以及送孩子去工作之間抉擇。
「童工中絕大部分早在9歲時就開始工作,9歲以下的孩子在街上叫賣東西的場景也很常見。」阿富汗獨立人權委員會的納德利(Nader Nadery)表示:「這些童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
他表示,阿富汗人民對童工見怪不怪,但其實童工是關鍵的權利暨社會問題,然而政府缺乏對治處理的計畫和資源。該委員會表示,至少有150萬名兒童是家庭主要經濟來源。
他提出警告:「如果不即時處理童工問題,這些孩子在無法接受教育的處境下長大,那麼我們處於衝突戰亂的時間不但會延長,出現更多志願受徵召的年輕人,也會損及國家成長及發展的可能性。」
為撐家計 停止學業
10歲的古爾(Bebe Gul)穿著骯髒的紅色洋裝和綠色褲子,手上拿著白色麻布袋,四處搜集金屬廢料。她的父親在工安意外中過世,她必須放棄學業,賺錢養活母親和4名手足。「我工作是為了賺錢。我撿廢鐵片來賣是因為我爸爸過世了。」古爾邊說,邊用已褪色的黑色頭巾擤著鼻子。
雖然阿富汗政府早在1994年便簽署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U.N.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今年11月時仍要求阿富汗政府簽署一項全面性的兒童法案,以保護該國兒童。
阿國社會事務部副部長穆罕曼德(Wasil Noor Muhmand)表示,阿國政府已完成一個兒童保護行動網絡,這是由各援助組織共同參與的聯合計畫,在全國34個省份中的28個省實施,涵蓋了650萬名處境危險兒童中的1/3。
穆罕曼德表示,阿富汗歷經數十年戰火,許多兒童因戰爭而失去了父親,他們必須負起支撐家庭經濟的責任,這也是何以阿國法律容許青少年在不從事危險工作的條件下,可以合法工作。
「阿富汗人民有履行法律的責任,」穆罕曼德說:「未來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去上學,而不必工作。這是政府的責任,這也是父母的責任。」
「拯救兒童」(Save the Children)的發言人表示,要確保兒童不至於因為工作中斷學業,彈性課表是個可行的辦法;學校方面也應該在傳統學科以外,增加職業訓練課程。
「許多兒童到學校上學,…他們確實學會了讀寫技能,不過他們找不到任何工作。然而,如果他們連讀寫技能都沒有,要找到工作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
該發言人表示,儘管阿富汗文化和宗教根深柢固的信念是「兒童應在學校中受教育」,在阿富汗社會中普遍能接受送孩子外出工作的行為,這是因為家庭環境真的很艱難。
7歲的阿爾(Ares)兩顆門牙都掉了,身上穿的連帽罩衫有點太小,底部還破了大洞。他長大後他想當一名教師,不過兩年以來,他一直在工匠的鋪子做工。「我一般都負責修車。」他坐在卡車的新裝車架上害羞地說,手上拿著扳手。每天早上6點到9點是他的上課時間,接著他會到作坊裡工作至少8小時,每週的薪資是50阿富汗幣(新台幣30元)。為祈求工作平安,他的脖子上掛了一個銀製的宗教吊飾。
「我喜歡學校。」有一名姐妹和3名兄弟的阿爾說:「但我也喜歡為了擁有美好未來而在這裡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